在处理劳动纠纷过程中,经常给各位老铁计算各种赔偿金额,理论上讲,不管我们律师还是法律工作者给劳动者计算的金额有多么精准,但是到了劳动仲裁阶段,特别是一审法院审理阶段,法院会以他们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与判断,作出新的计算结果。也就是说,劳动者最终获得的赔偿金额会比起诉金额要少很多,但是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员工去一审法院起诉的金额是193370.76元,最终一审法院判决的结果也是193370.76元,而且二审法院在审理之后,还判决维持原判。
李某某与甲公司在仲裁时认可李某某离职前十二个月月平均工资为8789.58元。现甲公司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终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应当支付经济赔偿金。对于李某某的工作年限及工资标准,双方在仲裁时均予以认可,故依法认定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为8789.58元/月11个月2=193370.76元。一审判决:甲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李某某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193370.76元。
1、劳动仲裁被开除的经济补偿法律主观:1。劳动赔偿金能否取得,需要一个大前提:有证据证明你和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存在。【经济补偿标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证明你和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那么你可以要求单位给你补交劳动保险。
以上所有的前提,都是有证据证明你和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如果证明不了,所有一切都是零。接下来,需要证据。你提到的保密合同,你手上如果有一份(不能是复印件,复印件没有用),那么可以算一个证据。还有,比如工资单,你在该公司的出勤记录。如果离职,要主张权利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既然做了职业病鉴定那你肯定做了工伤认定。
2、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法律分析: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应根据违反或解除合同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偿。其中,违反《劳动法》和合同约定,克扣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支付低于当地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应加发工资报酬和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