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一下,无所适从。同一用人单位的三个劳动仲裁案件,其中两个在市里的仲裁,一个在县城的仲裁,三个案件都涉及到双休日加班工资问题,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都是每周上班六天、每天是7个小时或者6.5个小时,每周都没超过40小时,最后的裁决结果是:市里仲裁认为,每周上班时间不超过法定的40小时,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
1、超时加班可以劳动仲裁吗加班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小时,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公司不能违反我国劳动法等法律规定要求员工加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劳动仲裁为什么不支持加班费劳动仲裁支付加班费。首老闭先要证明是该单位员工,包括劳动合同、工作证、明确工作时间和休侍嫌裂息时间的工作制度、工资标准等;要明确主张的加班时间,需要搜集考勤记录,最好有单位公章或负责考勤部门领导签字,其他证据还包括和加班相关的文字记录、审批表、业务记录等。如果没有相关证据,也可以要求单位出具两年内的考勤记录。【法律分析】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诸多劳动争议中,劳动关系的终止时间对案件能否进入实体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在应当劳动争议时,在劳动关系的终止证据或质证观点上一定要有相应的准备。
3、劳动争议仲裁是否应当给加班费用人单位依据当事人工作年限实际加班的时间给予劳动者加班费。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300%×加班天数;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200%×加班天数;工作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150%×加班天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