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计算基数到底依应发工资为准还是实发工资为准?用人单位在给劳动者计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时,经济补偿或赔偿金计算基数是按照员工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确定?大家甚至可以看到,很多劳动仲裁裁决案例中,也常以实发工资为准,导致劳动者的利益打折缩水,与仲裁员讲多几句还被怼,毕竟钱也不是太多,所以很多人就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我们可以认真看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与裁判案例,到底经济补偿或赔偿金计算基数是按照员工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确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兼职离职不给工资属于什么劳动仲裁类型法律主观:兼职也即非全日制用工,劳动仲裁会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确定。非全日制用工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非全日制的用工方式的,该劳动合同也可以认定兼职。劳动仲裁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质证辩论认定法律事实,并做出相应裁定。
2、劳动仲裁工资怎么算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的时候,如果涉及到补偿金的问题,补偿金的金额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来确定的。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工资一般包扣的是计时/计件工资、奖金、岗位津贴、加班费以及其他特殊情形下需要支付的工资。劳动仲裁时属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劳动仲裁时劳动关系终止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3、计件工资属于劳动关系吗法律主观:是的。发放工资记录能认定劳动关系,是确认劳动关系的条件之一,如果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也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