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如何进行劳动仲裁,那你首先肯定要知道劳动仲裁是个什么东西,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就是员工和单位、单位和员工发生纠纷后进行司法解决的第一道必经程序,我们国家劳动纠纷是仲裁前置制度,也就是说你和单位发生纠纷必须先进行劳动仲裁,仲裁之后你才能起诉,劳动仲裁跟商事仲裁不一样,劳动仲裁裁决之后还可以起诉,商事仲裁是一裁终局,仲裁之后不能起诉。
1、企业不重视考勤真实性,员工劳动仲裁胜诉现实有一半以上劳动争议的案件,是涉及企业考勤制度的漏洞,与员工工资挂钩。处理这类纠纷,需要单位提供相关考勤记录和工资发放材料。小步外勤观看这类案件中发现,大部分企业考勤管理存在数据不真实,导致在仲裁及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境地。以下案件摘自某律师事务所博客真实案件一张某是深圳一家小玩具厂的外勤员工,单位对员工的外出管理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无任何考勤记录,也无工作轨迹线路。
张某称自己每月工作28天,每天工作12小时,要求2年以来的加班工资。但因为单位没有任何考勤管理与工作数据,导致劳动仲裁委员会及两审法院均支持了张某的诉请,该单位败诉。单位管理再宽松,也应有基本的考勤管理,否则,发生加班工资纠纷时,将会因为没有考勤管理而败诉。真实案件二某公司每周工作6日,每日工作6.5小时,实行的是人工登记考勤,考勤表中只显示出勤、事假、病假、迟到、早退、旷工、探亲假等考勤内容,没有具体出勤时间的记载,但考勤表每月都由员工签字确认。
2、劳动仲裁如何界定严重失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此即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违反其忠于职守、维护和增进用人单位利益的义务,有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或者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故意行为,使用人单位的有形财产、无形财产或人员遭受重大损失,但未达到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例如:因玩忽职守而造成事故的;因工作不负责任而经常产生废品、损坏设备、浪费材料等。
更关键的是,《员工手册》也同时明确规定了关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标准,即对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万元及以上者为“严重”。由此,案件就变得非常明朗了:企业为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提供了充分合法的依据,履行了完整的举证义务,员工的诉请被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驳回。一、严重失职单位怎么处理企业规章制度不仅仅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企业在劳动争议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3、请提供企业的工伤管理制度工伤事故管理制度总则为使公司员工在工作中遭受事故和职业病伤害后获得及时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并对事故及时准确的进行调查处理,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48号《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制定本制度。1本制度适用于与公司形成劳动关系的员工,退休返聘人员,为公司建筑施工并签定安全协议的施工队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