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条释义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本法。劳动争议,也称劳动纠纷、劳资争议,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执行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就劳动的权利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不同于民事争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双方并不是处于平等主体的地位。
1、劳动仲裁到诉讼整个流程履行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提起劳动仲裁时,需要先准备材料,然后申请仲裁,等候仲裁庭的处理。如果对于仲裁庭的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受理,庭前准备,开庭审理,作出判决是诉讼的主要流程。一、劳动合同争议的仲裁与诉讼的流程是什么?劳动合同纠纷时仲裁流程:准备材料,申请仲裁,做出审理决定,开庭,明确请求,
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调解,调解不成,裁决,不服裁决起诉。准备材料: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证据包括申诉书(详细陈述申诉理由和要求,一式两份或按被诉人人数提供)、申诉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被诉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两份。1.提交申请,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2、劳动纠纷是否适用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案件,按照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前置,应先经过劳动仲裁,当事人对仲裁不服的才可诉诸法院,或者劳动仲裁部门下达不予受理决定书的,才可起诉。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劳动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受理后归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3、商事仲裁与民事诉讼,劳动仲裁的区别和比较商事仲裁根据的法律一般是《合同法》。民事仲裁一般是《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劳动仲裁一般是《劳动法》。所以最大的不同是法律依据不同,另外法律主体也不同。当然,很大按键才审理的时候会根据法律关系双方的法律事实进行依照不同法律来审理,比如,商事仲裁按键中可能会用到民法,行政法甚至婚姻法。比如商事仲裁的主题是夫妻,那么就可能用到婚姻法。
民商事仲裁一般以合同约定的形式进行,约定哪个仲裁机构具有随意性,而民事诉讼的管辖除了法定情形可以约定管辖外,管辖一般具有法定性,当事不能随意以约定的形式排除法定法院的管辖权;当事人之间发生一般的民商事纠纷,可以约定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劳动争议案件则不然,必须经过劳动仲裁后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即法律为劳动争议案件设置了劳动仲裁前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