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劳动纠纷,能否直接上法院起诉?律师解答:原则不能,例外可以。1、根据法律规定,出现劳动争议与纠纷的,劳动仲裁是法院诉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劳动纠纷,要想到法院打官司,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裁决,对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2、但是,对于转化的劳动纠纷,比如拖欠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等,不涉及其他劳动关系纠纷,双方确认无误,用人单位出具欠条的,则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1、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法律主观: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如下:1、受案范围不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在我国是不能申请仲裁的,而法院却可以受理上述案件。2、管理机构不同,仲裁委的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而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3、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的,法院诉讼是两审终审。4、收费不同,仲裁费高,而且不能缓交、免交、减交。
根据《仲裁法》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
2、劳动仲裁和人民法院的区别法律分析:劳动仲裁与诉讼相差甚远,劳动仲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金钱远远低于诉讼,而且在我国劳动仲裁是进行诉讼的前提,否则不能进行诉讼。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劳动仲裁与法院的区别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欠工资找法院起诉好还是劳动仲裁好一、拖欠工资仲裁还是起诉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给的,一般是先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但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才能向法院起诉。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被拖欠工资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一)首先,公司在约定时间内未支付工资的,即属于拖欠员工工资。(二)其次,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后,只要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