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故意伤害案件中受害人伪造伤势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呢?在暴力性案件中,伤势鉴定结果是量刑的重要依据。然而,有些受害人会为了获得更多赔偿而故意伪造伤势,比如通过自残手段将轻微伤升级为轻伤,或者将行政案件升级为刑事案件,如果您能够找到证据证明对方确实存在恶意伪造伤势的情况,比如事发时的人证、事发场所的监控等证据,对方将会涉嫌刑法243条规定的诬告陷害罪,将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1、打架对方自残伪造伤情怎么办打架对方自残伪造伤情的可以报警处理,由警方来进行调查,如果对方没有证据,法律不会支持其说法。也可与自己可以找证据,证明对方属于伪造伤情做的鉴定。可以找到事发时的人证来给你证明,还有可以找当时的监控视频,或者其他人录制的视频来证明对方是自残造成的伤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2、轻伤法律怎么处理如果鉴定结果是轻伤,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则受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不管是公诉还是自诉,都可以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医疗等费用。如果鉴定是轻微伤,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行为人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在轻伤要跟对方进行调解的话,建议在态度上必须要诚恳,如果态度不诚恳的话调解可能性也不太大,还会受到处罚。
3、轻伤怎么判刑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涉嫌伤害罪要根据具体情节追究刑事责任,犯罪嫌疑人能积极赔偿并得到被害人谅解的,可从轻处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安机关立案侦察,证据齐全后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经法院审判,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属于自诉案件,自诉案件主要还是鼓励和解,原告只要自愿撤诉被告就不必负法律责任,如果投案自首或者和被害人协商,就经济赔偿达成协议,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会考虑这个情节,给予从轻处理的,有时兴许还会被判个缓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三)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