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要尽早进行,否则将面临时效过期的风险。近来有许多朋友咨询劳动仲裁问题,在此特别提醒大家:劳动仲裁要尽早进行,否则可能会超过时效,与普通民事诉讼三年时效不同的是,劳动仲裁的时效只有一年,从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索要工资、加班费等劳动报酬的请求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在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1、劳动仲裁和仲裁的区别法律主观:劳动仲裁与一般民事仲裁是否一样不一样,那么他们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纠纷处理程序,在仲裁范围、管辖范围、诉讼的关系、仲裁的申请、仲裁裁决的效力等上进行区别。劳动仲裁和仲裁的区别有哪些劳动仲裁就是在职工与企业事实上已形成了劳动关系(或签合同或未签)的前提下,主要是解决个人和单位的劳资纠纷等问题。依照《劳动法》和国务院下发的《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仲裁委由劳动行政部门、工会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发起条件也不一样,劳动仲裁由法律规定为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而经济仲裁只能在双方有明确具体的仲裁协议才能发起。仲裁结果也不一样,不服劳动仲裁可以提起诉讼,而经济仲裁则属于一裁终局,不能在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与一般民事争议仲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纠纷处理程序,对于二者的差异,应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2、劳动投诉与劳动仲裁哪个更有效劳动仲裁更有效。劳动仲裁是比较直接的维权办法,也可以同时进行,因为不按规定给予职工经济补偿和不参加社会保险是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获得。劳动投诉只是反映问题的一种手段,并不会具有法律效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限届满,双方不起诉的仲裁裁决书才发生效力。【法律分析】劳动仲裁是比较直接的维权办法,也可以同时进行,因为不按规定给予职工经济补偿和不参加社会保险是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获得。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只有法定期限届满,双方当事人不起诉的,仲裁裁决书才发生效力,有关当事人向法院起诉,也不是以仲裁机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而是以劳动争议的另一方为被告提起普通的民事诉讼。当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有权申请仲裁、或者向有关部门投诉,具体采取哪种方式还是两种方式并用效果较好,要看争议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