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分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颅中窝骨折多以岩尖部骨折为主,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右侧额骨骨折能鉴定几级伤残颅骨骨折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15%,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70%,颅骨损伤即颅骨骨折,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颅骨所致,典型的颅前窝骨折具有“熊猫眼”,二、颅底骨折:当暴力直接作用于颅盖造成颅盖骨折并延伸至颅底时,即引起颅底骨折。
1、颅底骨折有何临床表现?颅底骨折的产生多因为颅盖骨折的延伸,但也有是暴力直接作用的结果。在颅底有几处薄弱的区域,如蝶窦、蝶骨翼的内侧部、颞骨岩尖部,这些区域易发生骨折,骨折的类型则取决于外力的方向、局部骨结构和颅底的孔隙。颅底骨折一般皆属线性骨折。颅底与硬脑膜粘连紧密,骨折时易致硬脑膜撕裂,加之颅底孔道众多,骨折线又常累及副鼻窦,皆可使蛛网膜下腔与外界相通,
称“内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软组织出血、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和脑损伤。颅前、中、后窝解剖结构不同,骨折后临床表现亦各具特点。典型的颅前窝骨折具有“熊猫眼”,伴有脑脊液鼻漏和嗅、视神经的损伤。颅中窝骨折多以岩尖部骨折为主,岩尖部骨折占全部颅骨骨折的15%~48%。它又可分为横行骨折(5%~30%)和纵行骨折(70%~90%)。
2、颅骨损伤有哪些分类?颅骨损伤即颅骨骨折,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颅骨所致。其形成取决于外力性质、大小和颅骨结构两方面的因素。颅骨骨折分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那么,专家对颅骨损伤的分类如下:一、颅盖骨折:颅盖部受暴力直接冲击即可发生颅盖骨折。颅盖骨折因发生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和粉碎骨折。发生颅盖骨折时,骨折局部头皮肿胀、疼痛。线形骨折的临床表现取决于伴发的脑损伤症状。
婴幼儿凹陷骨折呈乒乓球凹陷样骨折。X线摄片、CT检查可确诊。二、颅底骨折:当暴力直接作用于颅盖造成颅盖骨折并延伸至颅底时,即引起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因其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同:1、颅前窝骨折:鼻腔流血及流脑脊液,眼眶周围皮下淤血即“熊猫眼征”,球结膜下出血,嗅觉和视力减退或消失。2、颅中窝骨折:外耳孔流血及流脑脊液,颞部肿胀,耳后乳突皮下出血及压痛、面瘫、耳鸣、耳聋。
3、颅骨骨折的急救措施颅骨骨折本身并不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的是致命的并发症。颅中窝骨折有时可引起严重大量鼻衄,可因休克或窒息致死,需要紧急处理。应立即气管内插管,清除气道内血液保证呼吸,随即填塞鼻腔,有时需经咽部堵塞鼻后孔;快速补充失血量;于患侧颈部压迫颈总动脉,必要时施行手术结扎,以挽救生命。颅后窝骨折急性期若有呼吸功能紊乱或颈髓受压时,应及早进行气管切开,颅骨牵引,必要时作辅助呼吸或人工呼吸,甚至施行颅后窝及颈椎椎板减压术。
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的特殊类型,常发生在战场。急救程序为: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简单的方法是把下颌向前推拉,侧卧,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也可插管过度换气。②抢救休克:强调早期足量的输血和控制气路是战争与和平时期枪伤治疗的两大原则。火器性穿通伤可急症输低滴度“O”型全血,但最好还是输同型血。
4、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右侧额骨骨折能鉴定几级伤残颅骨骨折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15%,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70%。颅骨骨折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造成的脑膜、脑膜血管瘤,脑血管和颅神等的损害。颅脑损伤伴有颅骨骨折时,表示作用于头部的暴力较大,脑损伤也较重。1、骨折形成的因素(1)骨折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暴力的大小,作用的方向,物体与颅骨接触的面积和颅骨结构特点(骨质的厚度和弹性)。
(3)致伤物速度、接触面积大小与骨折性质有关。物体击中头部的加速伤,可有以下情况:①致伤物与头部接触面积大,速度慢,多产生线形骨折,②致伤与头部接触面积大,速度快,多产生环形凹陷骨折或粉碎骨折。③致伤物与头部接触面积小,速度慢,容易造成锥形凹陷骨折,速度快则造成洞形骨折,(4)暴力作用方向与骨折性质的关系:暴力垂直作用于颅盖部,多产生凹陷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暴力斜行或切线作用于颅盖部,多产生线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