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王女士休生育奖励假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经过法院审理,王女士获胜,公司依法赔偿王女士10万元,广东省的女职工生育符合法律法规的政策的,除享有98天的产假待遇外还享有80天的生育奖励假,王女士在公司工作了近10年,和公司签订有书面合同,王女士休完98天的产假后,继续生育奖励假,并通过微信向人事经理审批休生育奖励假。
发生纠纷后,王女士申请了劳动仲裁,请求公司支付产假奖励假哺乳期工资损失,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仲裁支持了王女士的请求,公司不服,上诉到法院。经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中王女士符合生育条例,依法享有奖励假。公司单方面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属于违法解除。应依法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公司依法支付王女士产假奖励假哺乳期工资以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0万元。
1、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及起算时间一、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什么1、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三条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仲裁的流程是什么1、提出仲裁申请。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发生争议的事实、申请人的主张和理由等;2、仲裁委员会进行审查。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3、开庭仲裁。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
2、劳动仲裁时效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在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时效中断:(一)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
3、劳动仲裁法律时效法律主观: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2008年5月1日后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法》关于仲裁时效规定于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以上就是劳动仲裁的时效法律客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